核心提示:去年4月,我们曾经在《这个AI赛道,一个月内融资4笔,一大半的创始人是华人》选题中观察过AI视频赛道,彼时赛道Top级玩家还是Pika、Pixverse、Haiper等华人创企。
去年4月,我们曾经在《这个AI赛道,一个月内融资4笔,一大半的创始人是华人》选题中观察过AI视频赛道,彼时赛道Top级玩家还是Pika、Pixverse、Haiper等华人创企。
注1:撰写文章时Kling2.1已经推出,但Artificial Analysis并未更新
注2:Arena ELO是通过让多个大语言模型互相“对战”,由人类或其他模型判断优劣,然后用类似于国际象棋Elo评分机制来动态评估模型强弱。
但一年之后赛道风云突变,曾经风光无限的华人创企们被Google、快手、OpenAI等大厂取代,虽然华人在其中仍占据重要位置,但Pika们面临着空前的激烈竞争。
无论是Web端(上),还是App端(下),PixVerse都
能够占据相当不错的位置|图片来源:AI产品榜、非凡产研
但凡事总有例外,在AI产品榜的榜单上,由前字节视觉技术负责人王长虎创立的PixVerse却异常顽强,不仅网站流量能排在赛道前五,移动端更是拥有1915万的MAU、84万美金的月流水(非凡产研数据,根据官方说法MAU是1600万),排在全球视频生成类App的第一位。
而根据Pixverse自己的说法,其全平台累计用户数已达到6000万,月订阅收入达到了千万人民币的水平,且收入已经可覆盖绝大部分成本。虽然可灵的收入比PixVerse更高,但收入高企未必“收支平衡”,PixVerse算是首个有望赚钱的主流视频生成产品。
凭借亮眼的增长和商业化成绩,母公司爱诗科技于2025年3月完成A轮融资,总融资额超过4亿元(约合5600万美元,分5次进行)。6月6日,PixVerse国内版「拍我AI」Web、App端同时上线。
模型能力并非最顶尖,却取得优秀成绩,PixVerse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径?
Kling向左,Pixverse向右
与很多创企拼模型能力、瞄准专业视频创作者不同,Pixverse能够突出重围的路径是“靠模板化的视频生成功能,服务普通用户”,这是其大用户基数的基础。从PixVerse和Kling的App端设计对比,可见一斑。
PixVerse落地页面(左),PixVerse创作页面(右)
PixVerse的落地页不是主页、而是第2个一级标签“#模板”。这个页面采用双瀑布流布局、点进去之后也可像TikTok一样上下划动,展示的差不多都是5s左右偏娱乐化的“模板特效”,底部直接放上做同款的按钮,用户点击后就会被引导到一个创作页面做同款(如右图),用户仅可以更换图片、以及调整分辨率等简单参数,但无法修改prompt。根据PixVerse创始人在对话中的说法,模板功能是现在PixVerse的主推功能。
PixVerse的创作界面,其中包括文生视频、图生视频、
模版、首位帧、多主体、视频续写5个创作功能
在视频创作的时候,用户除了模板也有其他功能可供选择,包括文生视频、图生视频、首尾帧、多主体、视频续写等等,但相比网站端,App端能调节的参数很少,仅包括音效和分辨率,且只能生成单镜头视频。
而被做出来的视频,如果用户选择“发帖”,会被显示在第一个一级标签“发现”中,且同样会被配上做同款的按钮,再有用户二次生成的时候,允许修改prompt。
PixVerse发现页面(左),PixVerse展示页面(右)
Kling落地页面(1)、Kling中展示
的视频内容(2、3)、创作界面(4)
反观Kling的落地页,则是功能聚合菜单+双瀑布流的Explore版块,与PixVerse几乎每个视频(包括落地页模板标签和Explore版块的所有内容)都配置了做同款按钮,Kling落地页Explore版块展示的视频内容分为单镜头的Video(在单独的Explore标签页叫Creatives)和有分镜的复杂视频Shorts,前者有点类似于Pixverse“发现”标签页展示的绝大多数视频,可以Recreate;后者由于更加复杂,在PixVerse中基本没有,Kling中也仅作展示,无法Recreate。
Kling中的特效界面
虽然Kling中也有类似PixVerse的“模版特效”功能,它们被放在了“Effects”功能中,但数量相比PixVerse少了很多,仅有14种,重要性远逊于文生视频等其他功能。
从可做同款但无法改prompt的“模板功能”到“带分镜的复杂视频”,创作自由度和难度都是越来越高的,面向用户群体的专业度也逐步升高。从上述的观察看,PixVerse主推的是最简单的“模板”,兼有单镜头视频;而Kling在App端,将类模板功能的重要性放到最低(从展示数量和位置)。总体看,Kling给予用户的创作自由度更大,锚定更有创作意愿的用户;PixVerse更“傻瓜”,面向更轻更泛的人群。
如果结合Web端来观察两款产品,Kling的Web端与App端差异并不大,尤其运动笔刷等进阶功能,Kling也将其加入到了App中。PixVerse的网页端会与Kling更相似一些,而在App中做了不少“减法”,仅推出了一些较为基础的功能。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,PixVerse是在做主动找“下沉”用户的动作。
转型是因为真卷不过
AI视频赛道兴起的时间点是2023年中,先行者是runway,由于runway团队的“基因”更偏向专业艺术创作,所以他们的目标一开始就定在了服务电影等专业视频创作场景,早期跟随runway杀入市场的产品们,也都走的这条路径。
王长虎出身字节,去年初曾表示,“面向C端、赋能短视频创作”会是AI视频赛道更大的机会,但彼时的PixVerse还看不出向C端倾斜的迹象。
2024年8月9日,白鲸出海在
《这一次,“大力出奇迹”的是快手选题》中对Kling、
Vidu、PixVerse V2的测试结果,注:PixVerse V2
于2024年7月24日发布,比Kling晚了不到1个月
PixVerse的转变要等到2024年10月V3版本上线时,转变的直接原因大概是“卷不过了”。2024年8月,在视频生成爆发的时间点上,白鲸曾经对Kling1.0、Vidu与PixVerse V2做了一个对比测试,当时的结论是“PixVerse V2”已经落后了。
而“落后”的原因,可能是“资源有限”。爱诗科技联合创始人谢旭璋在近期的一档播客中表示:爱诗科技作为一个base国内的创企,能够调动的财力、资源远不如大厂或位于美国的创企,所以PixVerse从一开始就定下了“不过度花钱训练模型,着重优化训练效率”的方针。
按他的说法,PixVerse的模型训练成本仅有可灵等同行的1/10,甚至1/20,虽然靠工程优化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训练效率,达成“以小搏大”的效果,但数倍的预算差距仍造成了PixVerse模型能力的落后。再叠加上后续可灵的一炮而红,让快手押注了更多资源去迭代,PixVerse想在模型能力上追上Kling,难度很大。
PixVerse web端近一年流量变化趋势|图片来源:AI Pure
彼时的PixVerse,网站流量虽然有增长,但仅停留在“小几百万”的量级,与Kling等产品的差距甚大。
所以,2024年10月推出V3版本时,PixVerse推出“模板”功能,开始转向C端,网站流量也出现了第一波“窜升”。所谓“模板”算是“图生视频”,先由PixVerse预先微调好“模板”,用户上传图片/视频来提供“视频主体”,然后模型再基于“模板”对视频主体进行一系列变化,为用户交付一个相对酷炫的短视频。
这种模式的好处是,首先用户不需要撰写难度颇高的prompt,门槛低于“文生视频“,其次“模板”是经过PixVerse团队微调过的,且视频时长较短、场景单一,生成视频的稳定度高,几乎不用抽卡。
虽然模型能力的劣势客观存在,但“模板特效”可以靠前期“微调”,一定程度上规避模型的不稳定性,而且C端用户对细节的要求并不那么高,“酷炫、且不明显失真”就已经足够了。
C端用户对娱乐产品,与小B用户对创作工具的要求是不同的,小B用户由于更偏刚需场景,对质量的要求高,但对速度不是那么敏感,而C端用户则相反,对质量略宽容,对速度要求高,如果等待时间过长,他们就会失去耐心,离开App。PixVerse在V3版本及后续迭代中对此进行了着重优化,目前,PixVerse最短仅需5秒就能生成一段360p的模板视频,从笔者自己的体验看,PixVerse的生成速度在主流模型中是比较快的。
2024年11月TikTok中的毒液
变装视频|图片来源:数字生命卡兹克
从服务专业创作者,转向服务普通用户,为PixVerse带来了新的增长机会。2024年10月下旬,漫威电影《毒液:最后一舞》上映,借着这个热度,PixVerse上线“真人变毒液”的特效模板,在社媒上开始“病毒式传播”,时至今日全网播放量超10亿。PixVerse的网站访问量也在当月大涨80%。
2024年11月PixVerse流量
大涨80%|图片来源:AI产品榜
自此,靠模板特效,吸引C端用户,专注短视频,就成了PixVerse的核心“卖点”。
PixVerse和Kling两大关键词近一年
的搜索热度,PixVerse产生爆款时搜索热度
就会有一个峰值|图片来源:Google Trends
PixVerse App端紧接着在12月上线,“耶稣温暖你”、“拥抱老虎”、“咧嘴大笑”等特效视频,在社媒上此起彼伏地火了起来,美国、巴西、印尼等大市场的下载总榜上,PixVerse的身影频繁出现,期间,PixVerse App端的MAU也能保持持续且快速的增长。
点点数据给出的MAU与创始人的分享有一定
差距,这里仅用作趋势观察|图片来源:点点数据
护城河在哪里?
“服务专业创作者难度大,转向C端,服务对生成质量要求较低的普通用户”并不是很难想到的转型思路,市面上也不乏类似产品出现,远一些的如万兴科技的SelfyzAI,新一点的产品如Hula及土耳其厂商HubX的AI Video等等。但是与PixVerse相比,虽然收入App端收入可能还没有拉开,但MAU已经有了质的差距。
而对C端娱乐向产品来说,“快”是杀手锏,每次最早能够洞察和接住热点的产品往往能吃到最大的流量红利。PixVerse最初靠PGC模式生产模板,也就是由团队“脑暴”创意,然后做模型微调和技术优化,再推向市场,去年的“毒液变装”就是这个模式。
创始人表示,相比其他同类产品,PixVerse的优势在于“反应速度快且稳定”。因为自有模型,PixVerse团队想出一个创意或一个热点出现时,团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模型端的优化和微调,相比很多调用API的产品,PixVerse上线速度更快,及时地呼应热点。
上线初期,PixVerse的增长主要是靠社媒,
今年3月以后,广告投放才跟上|图片来源:广大大
由于能够快速呼应热点,PixVerse能够在社媒上持续获得免费流量,从广告投放的情况看,PixVerse在今年3月之后才开始进行有规模的“买量”。
该特效的创意来自近期上映的迪士尼电影
《星际宝贝史迪奇》,并在电影上映一周后快速上线
与剪映靠剪同款和创作者生态爆发式增长类似,在去年12月PixVerse上线App端后,“特效”的生产转向了“投稿”模式。也就是由团队发掘(用户提交)效果比较好的特效,然后再经过工程优化,上线到App和网站中,供其他用户做同款,目前App中的70-80个特效大多数是这种模式“生产”出来的。
但因为AI的特殊性,目前,PixVerse上线的“模版”仍依赖开发团队,并没有直接的UGC内容发布链路。
在发力toC的同时,PixVerse也没有放松模型能力。根据我们2月份的测试,PixVerseV4已经在模型能力上追上了Sora、Hailuo等第一梯队模型了(详见《PixVerse再推新模型,生成能力跻身第一梯队?》),而2025年5月14日上线的V4.5版本,PixVerse还增补了电影镜头控制、多图像参考,以及对复杂动作的增强处理等面向专业用户的进阶功能。
写在最后
依靠自有模型,加上团队对热点的捕捉和工程化努力,Pixverse在卷不过的时候快速转型toC,在移动端拿下千万MAU。快,是关键。
而如何能一直保持最快,是Pixverse必须回答的难题。
注入选产品标准:1、以生视频为核心功能(HeyGen等数字
人产品、Luma等3D建模产品等,不包含在内)2、App
端、Web端都有产品,3、有自研模型|白鲸出海制作
在视频领域,其实也不乏大模型卷不过,开始转特效的的玩家,在大厂倾斜资源卷能力的时候,转向C端快速获得收入,可能才是创企们更务实的生存之道。
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whzhuomai@163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